教师节特刊 I 郧阳检察:“法治第一课”护佑学生健康成长
九月的校园,遍地是青春洋溢的笑脸。9月4日,郧阳区第一中学法治副校长、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董可飞带领该院“阳光未来”法治宣讲团,联合区消防救援大队为师生们开讲“法治第一课”,现场听课的老师、学生和部分学生家长感到收获很大。
九月的校园,遍地是青春洋溢的笑脸。9月4日,郧阳区第一中学法治副校长、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董可飞带领该院“阳光未来”法治宣讲团,联合区消防救援大队为师生们开讲“法治第一课”,现场听课的老师、学生和部分学生家长感到收获很大。
自2021年9月踏上援疆路,张志华已在克州阿克陶县雪松中学耕耘四年,如今他仍以江西省第十一批援疆教师的身份坚守岗位。在教学中,他熟练运用学校“三四四四”高效课堂分层式教学法,课堂氛围鲜活有趣,深受学生喜爱,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学习模范班级。2024—2025学年
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席慕容的诗行里,藏着多少人对青春的怅惘。而我的青春,却是被装订在讲台与课桌之间,装订在那些看似平凡却光亮的日子里。
从教30年,于我而言,像是一场漫长而又温暖的修行。那些藏在岁月里的感悟,细碎却深刻;那些流淌在心底的温暖,从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瞬间,反倒像春日里的细流,悄无声息,却在记忆里漫出一片柔软。
又一个教师节,在晨光里缓缓走来。回首来时路,我已在三尺讲台上守望了27个春秋。四季轮回中,我始终以信仰为舵、以热爱为帆,从一个青涩的师范生,成长为能够带领团队前行的教育人;从一间简陋的乡村教室,走进了更加广阔的教育舞台。
秋日的阳光穿过兰州市王家堡小学三年级教室的窗棂,照在正在检查学生写字姿势的宋旭君身上,手里拿着已经卷边的《教育心理学》——这是孩子们最熟悉的“宋老师”课间巡班的日常剪影。
三尺讲台传道业藏蓝身影护平安当粉笔与警徽交相辉映时有这样一群“别样教师”他们不在校园却播撒了法治的种子不执教鞭却传递安全真知今天是教师节让我们走进遂宁公安的“教学现场”看民辅警们如何以实战为课、以案例为书在警营、社区、校园与街头巷尾书写着属于人民警察的“教育答
我的科长焦海敏深耕海关基层一线多年,总教育我们要以“枝叶关情”的细腻擦亮“服务窗口”。他是那个总把“政策宣讲要多用家常话,企业才能听懂用好”挂在嘴边的“唠叨老师”。大型宣讲会上,他将原产地证书比喻成“出口产品的国际护照”,让企业们瞬间理解原产地认证的核心价值。
“吴老师的物理课能让我们看见泥鳅里的力学、水柱里的光学,他总能把课本上的公式变成生活里的奇妙现象。”在郧西一中,提起物理教师吴熙,学生们的评价里总带着对课堂的向往。这位拥有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深耕教坛14载的一级教师,不仅是“郧西名师”“郧西县优秀教师”
天还未亮,郧西县景阳乡初级中学的教师宿舍楼里,一盏灯已亮起。41岁的英语教师程方圆轻轻推开窗,山风裹着桂花香扑面而来,那是17年前她和学生一起种下的树,如今已亭亭如盖。
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为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展现教师立德树人、爱岗敬业的崇高形象,本期《三门峡日报·教育周刊》推出“庆祝教师节”特刊,选登以“我当老师这些年”为主题的优秀征集稿件,聆听我市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心声,感受新时代人民教师的理想情操与教育情怀。敬请
张家学校藏于山间,9个年级如9粒种子,静待发芽。我教7年级语文兼全校美术。没有自来水,就去哺育河挑水;没有食堂,便自己生火做饭。校门外河水如练,远山含翠,仿佛大自然也在为我的教育梦轻轻伴奏。第一堂课,我紧张得语无伦次,孩子们偷偷地笑,我却在那笑声中听见使命的叩